新华社关注贵州贞丰石头缝里发展石漠经济

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金井村的余亩顶坛花椒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贵州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片区有95%以上的土地是石旮旯,曾是当地石漠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在石头缝里种花椒发展“石漠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荒山秃岭通过生态治理焕发出绿色生机。   当前正值花椒修枝季节,在浙江宁波海曙区对口帮扶贞丰县的花椒优质丰产示范园内,不到一人高的花椒枝条间,农民梁永修麻利地修剪着枝条。喝杯茶的功夫,一株疏密得当的花椒树便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55岁的梁永修是北盘江镇金井村村民,修枝、撒肥、除草、采摘,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儿,日均收入元左右。“现在在家门口务工,离家近,可以照顾老人,还学到了技术。”   “眼望花江河,有水喝不着;石缝种苞谷,只够三月活。”这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顶坛片区的歌谣,反映了当时村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北盘江镇镇长勾明可说,村民们偶然发现大面积种植花椒收成不错。“花椒喜钙耐旱,这在石头山众多、钙质丰富的喀斯特地区特别适合。”   年,贞丰县提出“因时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种粮稳农,种植花椒致富”的石漠化治理思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让顶坛片区的花椒具备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的特点,通过种花椒走上致富路的农民越来越多。女工们排队行进在晒场上,准备将刚摘下不久的新鲜花椒进行晾晒。受访者供图年,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贞丰县“中国花椒之乡”称号。   然而,近年来贞丰县的花椒产业却一度遭遇发展瓶颈。很多花椒树出现树龄衰老的现象,产能下降,当地种植管护技术也停滞不前。   东西部扶贫协作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年10月开始,海曙区投入千万元对口帮扶资金帮助贞丰县,专门用于花椒及相关产业配套建设。通过选培优质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并进行标准化管理,在当地掀起了一场花椒种植“技术革命”。   闵芳卿是北盘江镇一家花椒深加工企业的负责人。他说,海曙区的帮扶资金中,有50万元资金投入到金井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公司建设的花椒优质丰产示范园,再由公司出资流转土地、购买原料,规模化种植亩约50万株花椒。   花椒产业覆盖了金井村全部户贫困户,大家不仅参与分红,还参与示范园日常田间管理,领取工钱。闵芳卿介绍,现在近40人长期在田间务工,有16名农户已经被培养为技术骨干,其中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采摘高峰期日用工量有多人。村民梁永修认真给花椒树修枝。受访者供图据了解,贞丰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8.1万亩,年挂果面积4.5万亩,产值约1.2亿元。花椒产业带动贞丰县6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走上了“公司+村集体+农户”协同发展的小康路。   当前,花椒产业已覆盖贵州贞丰、关岭、晴隆、务川等多个县,成为贵州脱贫攻坚和石漠化生态治理的重要产业。记者李黔渝顾小立来源新华社编辑胥芬芳编审王璐瑶韦一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40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