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江河留影立传曲靖日报掌上曲靖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0516.html
——享受《珠江源——曲靖江河篇》之视觉盛宴由云南省曲靖市摄影家协会赵建华先生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曲靖首部地理人文画册《珠江源——曲靖江河篇》(后面简称《珠江源》)一亮相,就引起广大市民和摄影爱好者的兴趣。这部摄影作品集聚焦“珠江”,紧盯“源头”,围绕曲靖母亲河这一主题,配以诗意文字、爨书题字和手工插图。该书采用地理影像志的形式,分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江三个篇章,以江河为线,图文并茂地把沿线重要事件、景观以及流域内重要史实串联起来,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较强的科普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既是一部了解滇东曲靖母亲河的好书,也是一部呼唤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教材。主题鲜明:为珠江源立传本书以江河为拍摄主体,用纵横交错的水域为脉络,串起晶莹的项链,让珠江之源闪烁出夺目的光彩。本书从珠江源头开始,顺江河而下,把重要的景观、历史、文化捏拢在一起,同时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清晰地表达出每一段流域的地理方位及价值。这是在编辑思路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和尝试,突破了传统的板块结构。手持画册,你可按图索骥,畅游曲靖;亦可借助画册,加深对曲靖的了解,从而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水是生命之源,万物因水而活。珠江源头温润平和,源源不断地输送出甘甜的乳汁,滋养着珠江流域的代代子民。作为我国南方第一大河——珠江的发源地,曲靖境内的马雄山森林茂密、杜鹃遍野。马雄山主峰犹如一匹斜卧在高原上的双峰骆驼,两峰之间宽阔的脊背上,林深草密,生机盎然,主峰的北面是北盘江的发源地,南面是南盘江的源头,西面是长江的支流牛栏江。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跋山涉水踏访至交城(今沾益),盛赞马雄山“一水滴三江”的地理奇观,并在《盘江考》中第一次明确记录了珠江之源(南盘江)发源于沾益炎方一带。年,经国家相关部门勘定,马雄山东麓为珠江正源,并立碑记述“珠流南国,得天独厚。沃水千里,源出马雄”。正是这“源出马雄”的涓涓细流,流入滇、黔、桂、粤四省,创造出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珠江三角洲的繁荣。视觉盛宴:以光影绘就精美画卷摄影艺术是摄影家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的一种综合表达,摄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分为“风光”“静物”“人像”,也可分为“纪实”“民俗”“观念”等,表达方式没有高下之分,只要适合主题,都能派上用场。通过各类珍贵的影像,《珠江源》再现了曲靖江河的家族谱系。《珠江源》中最出彩的部分是对河流山川自然风光的俯视拍摄,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们对司空见惯的景物,有了似曾相识又略显陌生的新奇感受。中国南方奇特的地貌特征,像一幅幅山水画作,远山近影,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这需要有一个理想的角度才能成功取景拍摄。以往依靠人力攀爬选点,劳力劳神还不一定能达到理想效果。而今,借助无人机,轻松就能拍摄到全景俯视的美景,展现宏大壮美的影像叙事视角。受珠江的润泽,造就了曲靖的富庶与繁华。摄影家将镜头对准珠江源头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在摄影创作中融进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现实图景进行高度概括,使之既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充分展现珠江源头的大美图景。拍摄者通过照相机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与艺术修养。摄影集中的美景,已经超越了对光圈、焦距、曝光、色温、反差、感光度、白平衡之类技术性环节的简单理解,而是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这些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好看”的层面上,而是注重摄影作品构思和思想内涵的表达、拍摄时机与精神特质的把握,作品富于视觉冲击力,耐看耐品,值得反复咀嚼。这不仅仅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画册,它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为读者构建了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交融的阅读体验,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曲靖的生动宣传品。史料丰沛:重史实展实力珠江源给人以亲切之感,在于造访者能亲密接触它。曲靖,作为珠江文明的发祥地,文物古迹众多,考古发掘器物丰厚。画册以文释图,图文并茂。画册里选用了曲靖江河沿线的特色地理风光和国家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世界知名考古成果等图片,偏重于自然历史,且史料精准丰沛,大大增强了本书的科普性与知识性。尤其是珠江上游沿河而居的苗族、侗族、水族、彝族、布依族等多彩的族群,用图片来展现他们创造的独特民族文化形态,让人眼前一亮。还有曲靖独特的史前文明,画册中收录的图片让人大饱眼福。回望远古,相传滇东大地曾经是一片汪洋,直到万年前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地处海洋深处的谷地突兀而起,造出了一片峰谷纵横、川流回旋的奇异高原。高原上消退的水域在古陆地板块的边缘镌刻下一道道印痕,同时也把没有来得及带走的水生动植物永远地搁浅在此,留下了珍贵的动植物标本。受水的滋养,这里曾经是鱼的故乡。年,在寥廓山侧后方修建潇湘水库开挖公路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大量胴甲类古鱼化石,印证了这片土地“沧海变桑田”的历史事实。经专家鉴定,这是当时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古鱼类化石,距今约4.2亿年。后来在曲靖城边的西山乡也发现了大量古鱼类化石,这都证明曲靖是“鱼的故乡”。受水的灌溉,这里在公元前14世纪就开始了稻作农业。珠街扁窟坑内发现的大面积炭化稻,证明了曲靖是我国人工栽培粳稻较早的地点之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珠江上游南盘江流域的很多盆地平坝都是盛产稻米的富庶之地。受水的恩泽,这里成了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对宣威格宜尖角洞和曲靖珠街八塔台等古文化遗址的科学考证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南盘江流域一带就有人类足迹。在曲靖的江河篇里,这些考古图片资料,是江河文明最重要的佐证。摄影人往往为题材难选而困惑,风光、人文、民俗,往往因分类粗放而显得杂乱。以大江大河为主线将沿途地理风光、民俗风情、历史古迹收纳到镜头下结集出版,是曲靖摄影家们围绕中国第三大河——珠江而进行的一次摄影长途跋涉,他们努力地从摄影人的角度为养育我们的这方热土定格精彩的画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