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新街乡蔬菜成片诗句成行天眼新闻

孩子会不会得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189464.html
“利用千年百载边角地,打造三生三世桃花里”,“善政惠民,贴近民生筹善策;丹心向党,研磨党性献丹忱”,“拈花一指,北盘江畔大世界;把酒二台,龙头山顶小乾坤”......在六盘水市水城区新街乡的片片小康菜园旁,绿色的纸板上书写着一行行朗朗上口的打油诗,成为了菜地边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此时,与记者在菜园边上并肩而行的,正是这些打油诗的创作者——新街乡乡长杨琨。“因为我是中文系毕业的嘛,所以比较喜欢写。现在,长长短短的各类打油诗、对联加起来,一共有30多首(副)了。”杨琨改编的打油诗(黄瑶摄)年3月,新街乡“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建设红红火火的拉开了帷幕。看着往日脏乱不堪的房前午后闲置地,一点点有了干净整齐的模样,杨琨萌生了一个念头。“照搬其他地方的,感觉缺了一点地方特色,而且百姓也不一定看得懂。不如结合我们新街乡的历史、脱贫攻坚历程等等,创作一些通俗易懂的打油诗、对联,张贴在小康菜园边上。”说干就干。趁着工作间隙,杨琨开始了创作。想到乡镇各处也张贴着各类标语,杨琨决定在创作的时侯,以短句为主,加上一些当下的流行词汇,便有了文章一开始的打油诗。年11月,新街乡完成了全部户村民的小康菜园建设,百姓在采取新鲜蔬菜的同时,也每天都被各类打油诗耳濡目染着。比邻北盘江而建的新街乡(新街乡供图)“我家菜园旁边写的是‘院中棚架吊丝瓜,绿树成荫蝶恋花’。我本人不识字,这是家里的孩子告诉我的。每天进进出出都能看见,大家现在都会背了。听乡镇和村里的干部们说,这是在给我们提高文化素养呢!”大元村村民吴贵三说到。除了打油诗,记者还在新街乡的小康菜园里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东西-----生物处理池。建在小康菜园中的生物处理池(黄瑶摄)杨琨告诉记者:“我们先在菜园里挖一个长方形的池子,不使用水泥硬化它的内壁、底部,只在顶部用水泥盖板盖住。平时百姓家需要处理的废水、粪便等,都会通过管道进入到这个池子里,通过生物系统自行处理。不仅省去了修建、清理化粪池的功夫,还变相的给蔬菜施了肥,一举多得。”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瑶编辑聂建云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4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